今日热门!书写坚守故事 人才“活水”激荡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劳动成就梦想,坚守书写热爱。从藏北高原到秦岭山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热情与执着,用青春和汗水在祖国的土地上书写着动人的帮扶故事,为越来越多人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
(相关资料图)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人才“活水”激荡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湖北郧西:挂职干部“点绿成金”
早晨,成片的薄雾游走在山脊间,与天边未消散的薄雾连成一片,这是郧西县里常见的景色。“五一”假期开始以来,县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袁圆假期的工作是走访乡村民宿,下乡调研作物生长情况,以及督导节日期间当地的安全生产工作。
和袁圆一样早早起来的,还有郧西乡村民宿的老板,他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着接待游客了,正值花开时节,这片土地上洋溢着静谧而温暖的美。
从北京来到湖北郧西的袁圆是一名基层挂职干部,由中国人寿派驻到郧西任职副县长。回想起他刚到郧西的情形,“大山里面的小县城,绿水青山,环境非常好。但是一般到晚上八九点,道路上就很安静,几乎没有灯光了。”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和全国许多脱贫县一样,郧西自然风光秀美但经济落后,挂职干部们决心要帮这个美丽的小县城发展经济,于是他们瞄准机遇,兴办民宿产业。
但一开始村民大多比较犹豫,“我们这个房子会有人来住吗?自己家都收拾不好,能把客人服务好吗?把招待客人当成生意来做又是怎么回事?”村民对民宿产业非常陌生,也看不到发展的希望。
袁圆和他的同事们想出办法吸引村民成为“民宿老板”。先是根据村民意愿,主动给村民提供补贴。愿意把房子改造成民宿或者开商店的,政府根据每间房子和月客流量提供资金支持;觉得改造民宿不合适、开商店也没有经济头脑的,可以办传统手工业的作坊;哪怕是在院子里多种几棵果树,把环境装饰得漂亮一些,政府都会提供支持。其次提供培训,引进专业公司和相关专家,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怎样欢迎客人、做好客房服务的消杀和清扫。
袁圆坦言“整个过程确实很难”,甚至中间一度遇到村民退出的情况。在袁圆的耐心说服下,民宿如今已经初具规模,让老百姓看到了收益。袁圆总结出了经验,“在农村基层做事情,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认可你,否则再多的投入都是徒劳。”
从最开始群众的陌生和纷纷摆手,到认可实施和政策顺利落地,从“输血”到“造血”,扎实工作获得的认可非常关键。谈到未来的职业生涯,袁圆表示,在郧西的两年让他“鼓足信心、坚定勇气,把对群众和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西藏班戈:援藏干部为“水”奔忙
在去往班戈的路上,山峰耸立,蓝天白云,念青唐古拉雪山巍峨挺拔,清澈见底的湖措旁牛羊成群,是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不过刚刚结束拉萨市援藏工作会议的路立勋却没有慢悠悠欣赏风景的心情,他正匆匆地往班戈县城赶。这一次,他带回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由中石化援藏资金在班戈县域内全资建一座纯净水厂终于立项了,这意味着2023年以后,班戈的老百姓终于能在自家门口喝上纯净水了。
2022年7月,路立勋被选为中国石化第十批援藏干部,来到海拔4750米的藏北羌塘高原班戈县挂职,成为了当地藏民口中亲切的“路县”。
在这个被称为“人类生命极限试验区”的地方,随处可见湖措和湿地,但令初到班戈县的路立勋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里竟然“缺水”。县域内所有用水均取自河水或地下水,不仅杂质多,细菌含量超标,而且还存在人畜共用现象。许多群众只能购买从拉萨运输过来的25元一桶的桶装水,这相当于普通牧民半天的工资了。
“缺什么也不能缺水。”看着藏民们到河边背水的沉重背影,路立勋思索万千,既然改变不了这里高寒低氧的环境,那不如从能改变的水质方面努力。他立即行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抬着沉重的步伐,穿梭在县城郊区的各个水源点和水质监测机构,带着水质检测报告多次前往拉萨咨询相关专家并到相关企业现场考察学习。
半夜,严重的“高反”——心率的加快、呼吸的困难、记忆的速忘、止不住的鼻血伴随着路立勋一起返回宿舍,甚至睡觉时也必须带上吸氧设备。高反引起的头痛导致他常常无法入睡,为止鼻血又导致他无法正常吸氧,血氧饱和度指标一直在报警。
终于建纯净水厂的建议经多次调研和汇报后获得了支持,在路立勋的努力下,2023年将由中石化援藏资金在县域内全资建一座纯净水厂,建成后非盈利保障全县干部群众和各单位的饮用水问题。
自从踏上班戈土地的那一刻起,路立勋就和班戈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赶回班戈的路上,路立勋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脑海中已经浮现班戈县牧民喝着物美价廉的“优质水”时脸上幸福的笑容。
青海黄南:援青教师圆藏族孩子“足球梦”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高级中学,平常忙碌熙攘的办公室,放假后只剩下几位天津援青的支教教师。
刘剑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学生体育单招考试的文化成绩,在他的指导下,他的两名学生罗藏成列和公保扎西已经顺利通过了足球专项单招体测,如果文化考试成绩过线,他们将成为黄南藏族自治州为数不多因为“足球梦”而走出藏区的孩子。
师资缺乏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刘剑是天津市第五批援青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同时还肩负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高级中学天津援青支教教师的管理工作。他的到来,给这所原本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的中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初到黄南州,刘剑一边克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边努力挖掘着藏区孩子身上的闪光。在逐渐适应高原生活的过程中,刘剑也凭借幽默负责的性格和这里的孩子打成了一片,并逐渐发现了他们的足球天赋。
藏区高寒缺氧的环境自然塑造了这里孩子惊人的耐力和强于常人的心肺功能,非常适合练习体育项目。刘剑心想:“体育或许将是帮助这群藏族孩子打开外面世界大门的钥匙。”
于是刘剑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高考足球单招考试项目的训练。日复一日帮助学生进行足球传准、运球过杆、折返跑等技术练习,使刘剑的皮肤因长时间的室外曝晒变得黝黑、脱皮,但学生进步神速,也让刘剑倍感欣慰。
如今,焦急等待着学生文化成绩的刘剑仍然步履不停,正与其他天津援青教师们一起奔走在家访的路上。正如刘剑所说“热爱可抵漫长岁月。”每一位援青教师心中都有一份重于泰山的责任和一份伟大的爱。他们为着理想和信仰、奉献与感动,在奋力前进中践行自己的誓言:苦寒之地,谱写最美青春!(王娴对本文亦有贡献)
“奋进的日子”系列报道:
致敬铁路人 在坚守中绽放流动中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