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时讯:关注|鼠头鸭脖事件持续发酵,官方通报为何难令人信服?
关注|鼠头鸭脖事件持续发酵,官方通报为何难令人信服?
近日,江西“高校食堂吃出疑似老鼠头”事件引发关注,在校方通报异物确认为鸭脖后持续发酵。据新华社6月10日消息,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下一步,联合调查组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调查处理情况。
(资料图片)
这本是一件基层单位卫生事件,为何逐步演变成轰动全国的舆论事件?
鸭脖还是鼠头,需要更信服的解释
多方澄清“鼠头”是鸭脖,但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质疑,演化成了更大的舆情事件。问题出在哪?
鼠头还是鸭脖,本来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却成了一个罗生门。网友们为什么不相信这是鸭脖?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关键的疑问并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公众心中的问号并未真正得到拉直。
首先,通报并没有解决大家的质疑。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这个“异物”的所谓“毛发”和“牙齿”拍得很清楚,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它是老鼠的依据。网友关心的是,视频中很像老鼠“牙齿”的“白刺”是什么?胡须状的东西究竟是何物?判定是鸭脖的依据又是什么?好端端的鸭脖为何会被认为是“鼠头”?但调查结果并没提到这些核心细节,只是单向输出结论,也没有完整的取样、封存、检测过程,一句干巴巴的“这是鸭脖”,只会让人更加不解和疑惑,这种情况下,众多网友就会宁愿相信直观的视频画面,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再加上此前该校就出现过“老鼠事件”,根据媒体报道,2021年,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这就更加加剧了网友们的疑虑和不信任感。
互联网时代,沟通早已变成双向的事情。碰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舆情,若回应还是原来“下结论”式的老套路,那碰壁民意是一定的。在视频时代,回应不仅要及时,更要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否则就会陷入“澄而未清”的尴尬和被动。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视频或图片就作出最终结论,因为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是要让大家对鸭脖的判定心服口服,解开这个“鸭鼠谜团”,就必须要权威部门和机构提供更加具体和详尽的证据,例如公开食品检测报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只有展示了完整的调查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证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
网上有评论:我愿意相信这是鸭脖,但是你应该用更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我。这句话,值得涉事的有关部门思考。
事件发展脉络
6月1日,一则“江西一高校食堂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出现并广泛传播。视频画面中的饭菜内,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黑色异物,异物还有类似动物“牙齿”的东西。
6月3日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回应称饭菜中的“异物”经当事人确认为鸭脖。
经调查,上述视频拍摄地点确实在该校食堂,但反映内容与事实不符。当事学生本人在事发当时即邀请同学共同对“异物”进行了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为正常食物。该学生已现场作出书面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澄清。
情况通报还提到,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到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调查,问询学校工作人员、食堂负责人、当事学生及相关知情人,对食品留样进行采样检测。
6月4日,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确认,“饭菜送检了 是鸭脖”。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6月1日当天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派人去核实了,拿去专门的检测机构送检,有时候看东西形状很像,但是经过工作人员核实,确实是鸭脖。
相关通报和报道发布后,不少网友对官方发布的内容依然有较大质疑,质疑的焦点在于从网络上公开的相关视频和图片来看,网友觉得这不是鸭脖,“明显是老鼠头”。其后,该事件持续发酵。
据@中国新闻周刊 报道,此后,有学生反映在同一食堂吃出绿色大青虫。6月9日,南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回应,市监局正对此事进行核查,对食物进行检验,以最后的通告为准。
编辑 | 马瑞
综合 | 新华社 侠客岛 中国新闻网 南方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