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焦点:一个心理服务队的“心力量”
第74集团军某旅心理医生谢钧润(左三)组织官兵在户外开展团队心理活动。胡少龙摄
(资料图片)
“我心里舒服多了,谢谢你!”
在第74集团军某旅某连心理谈心室内,和心理骨干曾勇谈心后,上等兵张康佳的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
一段时间以来,张康佳总喜欢一人独处,闷闷不乐。曾勇发现后,及时靠上前了解情况,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能够快速发现苗头,有效解决问题,这得益于我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心理骨干培训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曾勇说,不久前,他刚刚通过上级的结业考核,并入选旅队心理服务队。
现在,像曾勇这样有过系统培训经历的心理骨干,活跃在基层官兵身边,及时了解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他们的心理服务工作,正在为战友们注入不可忽视的“心力量”。
一次调研,开拓前行
初夏时节,第74集团军某旅营区里草木萌动,欣欣向荣。
在该旅心理服务办公室,笔者见到了该旅心理服务工作负责人谢钧润。此时的谢钧润,刚刚参加完南部战区陆军经常性心理服务工作研讨会。一回到办公室,他又马不停蹄地整理会议资料。
“我有幸参与了会议筹办,聆听了上级领导和军地心理专家的授课,收获满满!”谢钧润欣喜地说,在这次研讨会上,作为心理服务先进单位,他们旅不仅进行了经验汇报,还担负多个示范课目的展示任务。
然而,几年前,该旅还一度被“如何高效开展心理服务工作”这个问题困扰。
“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回想起往事,谢钧润感慨地说。
那年底,该旅组织了一次全员心理状况筛查,相关结果引起全旅上下高度重视。“那是我们首次运用专业化心理筛查手段对全旅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体检。”该旅战勤计划科科长朱贤忠说。
为全面排查旅队心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隐患,该旅党委决定到营连基层蹲点调研。
“官兵普遍缺乏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旅营连三级缺少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场所”“专业的心理骨干人才不足”……一个月蹲点调研下来,一串问题清单浮出水面,也让党委一班人明白:要想从根本上排除隐患,确保官兵心理健康,这些问题躲不掉、也避不开,必须逐一解决。
随后,该旅成立了心理工作督导机制办公室。经过反复斟酌,他们决定由心理学硕士、军医谢钧润牵头,为全旅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那年,谢钧润被安排至某边防团担任心理医生。在那里,他经历了高原反应,感受了极度严寒,也深知边防官兵的奉献和不易。“官兵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练兵备战、保卫祖国,我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谢钧润说。
“我希望我所做的事,能像细雨一样给闷热的训练场带去清爽的凉意,给疲惫的官兵带来心灵的抚慰。”一次重大演训任务,谢钧润主动请缨担任随队心理医生。执行任务期间,他主动靠前与官兵谈心,开展疏导,确保官兵始终保持饱满的训练热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为心理服务工作者,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服务对象互相治愈。”谢钧润动情地说,“战友们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把这项工作干好!”
一个驿站,全新选择
“给时间、给平台、给资源,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该旅党委的全力支持,给了谢钧润施展拳脚的底气。
“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务之急是找到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谢钧润思索着,很快便拿定主意——建立一支心理骨干队伍来。
在一份呈报旅党委的报告中,谢钧润这样写道:“建议各连推荐一名素质全面的官兵作为连队兼职心理骨干,由旅里统一组织培训。”
报告很快有了批复。在机关的协助下,按照自愿原则,一份心理骨干队伍名册迅速出炉。
除了给大家购买学习资料、建设活动场地外,旅里还多次邀请地方高校心理专家进行指导授课。
“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这些心理工作骨干可以发挥同龄人优势,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员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在一堂授课中,大家受到启发,一致认为这种辅导模式与旅队情况较为契合,可以参考借鉴。
就这样,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核心,首期培训官兵为成员的心理服务队正式组建。此后,这支心理服务队结合任务转换、季节变化、人员调整等时机确定服务主题,经常到营连上课、咨询,并开展团体训练,队员们的能力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软件”已经升级换代,硬件也必须快速跟上。2021年年底,营区新营房陆续建成,全旅上下沉浸在“入住新家”的喜庆氛围中。
与此同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旅党委决定在新建成的医疗楼中设计打造全新的军营“心灵驿站”。
“要丰富功能,提高吸引力。”谢钧润牢记旅领导的叮嘱,决心打造出一个真正让官兵喜爱的“心灵驿站”。那段时间,谢钧润经常向大学里的老师请教,并听取官兵意见,反复优化设计方案。
最终,“心灵驿站”搭建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室”“虚拟现实体验室”“心理剧活动室”“团队心理活动室”等五类心理活动场所。
试运行当天,心理服务队队员马安南为到访官兵介绍道:“我们引进了六维体感机、VR设备和‘网络+’技术,配备心理服务队员,设计打卡通关、角色扮演等多种游戏,增强心理服务的互动性、娱乐性,为经常性心理服务提供了新选择。”
那天,谢钧润和队员们穿行在各个场所,乐此不疲地向大家介绍不同心理活动场所的功能。“我想让战友们明白,‘心灵驿站’不仅是心理治疗的空间,还是心理预防的前哨,更是娱乐放松的选择,不是只有出现了心理问题才能来。”他说。
那天深夜,从“心灵驿站”走出,谢钧润感觉不到一丝疲惫。“心理服务队加上‘心灵驿站’,一定能发挥出1+1>2的效果。”对旅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未来,谢钧润充满期待。
一片心海,共同守护
“通过六维体感机模拟现实演讲台,我慢慢克服了在众人面前发言的心理恐惧,下次我还要来体验其他项目。”走出“心灵驿站”,战士刘高齐激动地说。
“心灵驿站”正式开放后,因为其内部活动形式多样,新奇有趣,越来越多的官兵慕名而来。
新鲜感过后,官兵们的热情不减反增,让心理服务队副队长吴涛涛感到欣慰。“除了我们前期付出的努力,官兵自身从‘被动防’到‘主动强’的态度转变也是重要原因。”她说。
从“被动防”到“主动强”,数据更能反映这一变化。翻看旅队组织的全员心理筛查数据资料,3年来,官兵心理疾患率显著降低,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我们将心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旅党委会的议题之一,探索固定‘形势分析机制’‘工作计划机制’‘问题会商机制’‘跟踪反馈机制’,构建起符合本单位实情的制度体系。”该旅领导说。
来到某营,教导员张秋成以《如何发现预防心理疾患问题》为题,与全营官兵展开讨论交流;走进某运输连心理谈心室,班长王宇航正通过交心会的方式,帮助战士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强集体凝聚力……在该旅,心理服务工作正在多点同步推进。如今,一个涵盖“旅-营-连”三级的心理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当年清单上的问题被一个接一个划去。
“我们能够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离不开上级为我们创造出的良好环境。”谢钧润说,近年来,南部战区陆军陆续研究出台多项措施规范,统筹部署搭起了抓心理服务工作的“四梁八柱”。他们开通了心理热线,常态化组织心理专家开展“心理服务边关行”“心理服务下基层”“心理服务进军营”等经常性心理服务活动。
第74集团军也成立了心理服务中心,搭建起部队内部力量、驻地资质机构“两位一体”运行平台,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他们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咨询访谈等方式,为基层官兵送上丰富的“心理套餐”。
从战区陆军到营连分队,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汇聚起广大官兵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回望这3年,谢钧润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未来,他们将继续守护战友们的心灵之海。(周子钧 戴志伟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