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聚焦 > 正文

环球关注:艺术 | “伶歌三叠”韩宜珈尚派京剧专场将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

2023-06-19 16:29:33 中国文化传媒网

“伶歌三叠”韩宜珈尚派京剧专场近日即将在北京上演,上海京剧院尚派传人韩宜珈将于7月6日至8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续三晚演出尚派剧目《玉堂春》《大·探·二》和《汉明妃》,其中《玉堂春》和《大·探·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青衣戏,尚小云先生的代表作《汉明妃》全剧近些年在舞台上更是不常见。陈少云、萧润德、萧润年、严庆谷等名家倾情加盟,堪称“群英会”。台上生旦净丑熠熠生辉,担当伴奏的乐队也是大咖齐聚,演出特邀打击乐名家金正明司鼓,京胡名家陈平一操琴,昆笛名家钱寅也受邀前来司笛,台前幕后均极力为戏迷观众打造精致的观剧体验。

韩宜珈是尚小云的再传弟子,师从尚小云的亲传弟子孙明珠、周百穗和尚慧敏,宗尚派18年,她深感尚派艺术文武并重,博采众长。尚小云以刚柔相济的表演著称,独树一帜地以青衣应工塑造了梁红玉等巾帼英雄,其实他的唱功也好极了,曾被评价“铁嗓钢喉,穿云裂石”。载歌载舞的尚派对演员要求极高,文戏武做,武戏文唱,要既能唱出流派的神韵,又能胜任高难度的身段技巧,能做到文武双全的尚派传人越来越少。作为尚派传人,韩宜珈认为,尚派的剧目要传承,尚小云先生“志趣坚决”的艺术信念也要传承下去。她希望通过“伶歌三叠”的演出,继承尚小云表演艺术之精神,持续地从京剧旦行的经典剧目中发扬尚派表演的风骨,坚持“正工青衣”的格局,让尚派京剧的风华长久地存续于舞台。

尚小云在上海首登台,唱的就是《玉堂春》


(资料图片)

民国时期异常激烈的演出市场竞争中,尚小云在演出京剧旦行常演的所谓“官中”戏时,彰显了他的创造性表达,也由此形成了他极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所以,要传承和再现尚派艺术的精华,必要系统地继承他对骨子老戏的独特演绎。

1917年,尚小云第一次在上海天蟾舞台登台,唱全本《玉堂春》。两年后,他随杨小楼来上海,从九月初到次年一月,他连续演出90多场,除了春节期间封箱停演,他每天在天蟾登台,他演出的众多剧目中,《玉堂春》是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1920年4月,《申报》刊文分析尚小云演《玉堂春》的特点:演“苏三”难点有三,其一,板眼繁重,唱句冗长,尚小云胜在中气充足,嗓音光润;其二,苏三历数案由,忽悲忽喜,尚小云的表演细致有层次;其三,苏三身份特殊,虽为风尘女,但无风尘气,尚小云演出了一种不得不说又不能尽说的神气和志气。作者高度评价尚小云表演的格调:“不即不离,如《黄庭》初拓,恰到好处。”

尚派艺术的精髓不仅体现在斩金断玉的身段上,也体现在唱腔里。

2007年,韩宜珈师从尚小云的孙女尚慧敏学习《玉堂春》,此后她十多年往返于武汉和上海学艺。老艺术家授业严谨,《女起解》的反二黄慢板一共八句,唱十分钟,学了整整一个月。老师反复强调:“功夫下在平时,从开始就要学扎实。”

尚小云的唱腔以高亢明亮著称,但对后辈传承者来说,仅有出众的嗓音先天条件并不足以学到尚派艺术的神韵。在数十年的演出实践中,韩宜珈在舞台上追寻着尚小云先生的美学品格和刚柔并济的唱腔。《玉堂春》和《大·探·二》这些各门派青衣都唱的经典戏,梅派以中正平和见长,程派如泣如诉,尚派独辟蹊径,突出女性的韧劲和烈性,苏三有着不甘被命运摆布的顽强性情,李艳妃能够以强大的信念感捍卫她认定的正义和公理,她们为自己发声时,不是温婉示弱的闺秀,她们的声音和性情,有着金石般的质地。

韩宜珈理解大部分观众对尚派武戏的偏爱,因为双阳公主是飒爽的,带着少年感的,梁红玉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元帅,是雌雄同体的,崇尚传承的尚派何其先锋地引领了几十年后的“大女主”风尚。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尚派艺术的丰富体现在刚柔并济的文戏中,体现在以铮铮硬气为底色的青衣唱腔中——那些被约定俗成定义为“闺秀”的女子,她们承载着古典美学的气韵时,同样有复杂激烈的内心,她们在女性被规训的伦理秩序里,也有竭力伸张的自由意志和广阔的精神世界。

全本《汉明妃》久别重逢

尚小云极为重视昆曲对京剧的滋养,他的“私房本戏”,即他所创作的新戏,大部分是在昆曲留存折子戏的基础上,增加头尾编写而成。他把昆曲折子戏《昭君出塞》扩充为完整的一台大戏《汉明妃》,成为尚派的特色剧目,王昭君和梁红玉、双阳公主并列为尚派青衣最深入人心的角色。

遗憾的是,尚小云演绎的《汉明妃》没有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196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为尚小云拍摄舞台艺术片,《汉明妃》一剧仅拍摄了《昭君出塞》段落,时长不到50分钟。另有1957年演出的完整录音,后来在这个录音的基础上作了音配像。但《汉明妃》没有留下完整的书面剧本,仅有尚派后人保存的舞台演出记录本作参考。所以这部“经典中的经典”,极少见于当下的舞台。

《汉明妃》对韩宜珈有着特殊意义。她还在中国戏曲学院求学时,既习张派青衣,也能演《扈家庄》这样的武戏。文武双全拓宽了她的戏路,却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迷茫,无法给自己选定方向。恰在当时,她看到尚小云亲传弟子孙明珠老师为尚先生录音配像的《汉明妃》,这出戏吸引了她,尚小云刚中带柔的唱腔结合孙明珠柔中带刚的表演,载歌载舞的尚派艺术让韩宜珈豁然开朗,成为她从艺路上的明灯。

韩宜珈陆续向尚派名家孙明珠和周百穗学习了《汉明妃》,这次韩宜珈和老师亲自承担剧本整理的工作。她结合1957年的老录音、演出记录本和尚派传习的记忆,最终恢复《描容》《离家》《冷宫》《金殿》《别宫》和《出塞》这六折戏。其中前四折为京剧,最后《别宫》和《出塞》为昆曲。韩宜珈还邀请了自己当年的同窗,北京京剧院的花脸演员、导演王博文担任复排导演,整个团队潜心打磨数月,力图最大程度地保留尚小云当年演出“文舞并重,京昆同台”的特点。

复排《汉明妃》,不仅是因为剧目本身珍贵的艺术价值,韩宜珈也希望尚派王昭君能打破人们对尚派、对《昭君出塞》的刻板印象。

尚小云早年从武生改习青衣,武功底子厚,他欣赏大武生杨小楼,在《十三妹》《汉明妃》《乾坤福寿镜》等新戏创排中,屡有借鉴杨派工架,也由此确定了他自成一派的矫健台风。这些是共识。但无论是把武生的功底引入青衣,还是表演风格刚健,尚小云能名列四大名旦,在于他的表演的底层逻辑是青衣美学,所以调侃他是扮成青衣的武生或武旦,是对尚小云和尚派艺术极大的误解。事实上,哪怕只看50分钟的电影《昭君出塞》就能意识到,尚派的王昭君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一种大气磅礴的美。

《汉明妃》独特的价值在于这个作品突出了美和意志的光辉。红颜和番的王昭君是个悲情女子,但是她有清醒的认知,也有足够的胆识说破自己被摆弄、被牺牲的真相,敢于斥责拥有权力的男人们对她的欺凌。这样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和激烈意志的姑娘,她终究是美丽的,她的愤怒和悲伤,也是美的。

今天的大部分昆曲院团习惯以武旦应工《昭君出塞》,然而尚小云有一个非常重要、也极有见地的艺术判断,他认为《昭君出塞》不是武戏,昭君更不是武旦。《昭君出塞》里大量的身段技巧,不是炫技的武功,而是抒发离愁别绪的舞蹈。至于王昭君,她不是身手利落的女侠,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闺阁女子。《出塞》一折的难点,也是最精彩的看点在于,同一个旦角的表演,既是内心悲凉的闺秀,又是昭君骑着的烈马。在表演气势凌厉的技巧时,不是把昭君演成“打女”,而是演骏马驰骋,微妙的是,马的倔强性子其实和昭君的心理状态是暗合的。同时,即便在做挥鞭、掏翎、搓步这些身段时,旦角的上半身要保持极为端正优美的姿态,尤其当昭君和马夫有对白时,要演出一个温婉清正的姑娘。韩宜珈在学习和排练的过程中,很深地体会到,尚派表演的高难度技巧和特有的美学气质,以异常丰富的层次感体现在《昭君出塞》中,一部《汉明妃》,凝聚了尚派表演艺术多元化的底气和特色。

韩宜珈不讳言复排《汉明妃》是迎难而上,但她决心以“伶歌三叠”为起点,有体系地搜集、整理和发掘尚派剧目,尽可能多地在舞台上再现尚派的多样剧目,拓展尚派艺术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这样的“伶歌”才构成跨越时空的回响,以今天的传承,回应尚小云当年的传承。

据悉,6月9日至11日,“伶歌三叠”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三场演出吸引了新老戏迷齐聚一堂,场内氛围火爆,叫好喝彩一浪高过一浪,现场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团队人员并未停歇,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对三出剧目的进一步打磨和提高,期盼在北京场的演出中为观众献上精彩的演绎。

韩宜珈:主工尚派青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明珠入室弟子,并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百穗、尚慧敏真传。经三位名师悉心指导多年,继承了众多尚派代表剧目。在数十年的演出实践中,韩宜珈在舞台上力求准确传承尚小云先生表演艺术的美学品格,唱腔刚柔并济,表演允文允武。代表剧目有《汉明妃》《乾坤福寿镜》《梁红玉》《玉堂春》《双阳公主》《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汾河湾》《金水桥》《十三妹》《金山寺》等。

在艺术实践之外,韩宜珈始终坚持推广传播京剧艺术和尚派演剧精神。曾多次出访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进行文化交流。2021年,作为尚派第三代传人,主办了“纪念尚小云大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并在纪念演出中主演全本尚派《玉堂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伶歌三叠:伶歌三叠是健图文化倾心打造的戏剧艺术品牌,立足于传统戏曲,坚持守正创新,在忠实继承京剧传统技艺的同时,着力于以当代美学视角打造品牌宣传,让京剧的美不再藏于深闺。2018年,“伶歌三叠·序”上演于1862时尚艺术中心,2023年,“伶歌三叠·第一季”先后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和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玉堂春》《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汉明妃》。

伶歌三叠悉心探寻传统戏剧与世界文化共同的精神内涵。未来数年,伶歌三叠还将走上国际舞台,出访海外,与各国不同的艺术门类进行交流学习。我们相信,艺术的美是共通的,可以跨越语言、地域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