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聚焦 > 正文

实时焦点:5年生存率超7成,规范全程诊疗助力肠癌患者长生存

2023-06-21 14:35:25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近5年我院共完成结直肠癌手术1.5万例次,其中微创治疗比例超过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微创手术累计4800余例,居全球首位,患者5年生存率达71.4%。”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

6月16-18日期间,第十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结直肠癌诊治新理念和新技术进行讨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机器人手术根治率达96%,规范化全程诊疗带来显著获益

“早在2006年,我们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并创新多种术式,进一步提升手术质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介绍,2017年该院创办结直肠癌中心,涵盖肝外科、肿瘤内科、结直肠癌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等多科室人才,实现结直肠癌患者的全程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

2016年,该团队牵头开展国内外首个机器人对比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手术显著提升根治率至96.0%,提升保肛率至83.1%,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经过多年积累发展,规范化的结直肠癌全程诊疗体系最终成型。据悉,项目创建了适合我国患者临床特点的规范化的全程诊疗体系并推广应用,累计诊疗结直肠癌3万余例,患者5年生存率达71.4%,其中I、II、III、IV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达95.1%、87.6%、77.2%、53%,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外科治疗仍为主要手段,加强科研向临床转化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高、抢救失败率高、住院时间长、术后生活质量更差,导致许多患者和医生拒绝手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围绕《特殊情况下结直肠癌病人外科治疗策略》这一主题分享时谈到,高龄、肥胖、疑难等患者的手术风险及难度都更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癌症数据库GLOBOCAN2020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已从2015年的38.8万例增加至2020年的55.5万例,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攀升。“面对居高不下的结直肠癌新发率和死亡率,亟待我们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与临床专家紧密配合,把新的科学成果真正应用到临床上,为患者带来更多新的诊疗方法和药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谈到。

“新手术/技术需要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展,临床研究不可或缺,在证据充分后才能推广应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表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外科治疗仍然是多数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少部分特定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在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时,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分析道,人工智能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要取代医生的概率不高。他建议,未来应聚焦优化人工智能算法,加强数据共享、扩大数据范围,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开发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重视伦理和法律问题5大方向发力,让科技更好发挥作用。

会上,《结直肠肿瘤微创治疗手术学》正式发布。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分子靶向论坛、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论坛、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青年菁英论坛、结直肠肿瘤治疗新进展论坛及第五届结直肠专科护理论坛;邀请到知名的结直肠癌MDT团队进行精彩辩论和专题报告,以及国内外知名结直肠癌外科团队进行3D腹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的新研究探讨。

责编:刘玫妍

主编:田茹

校对:朱晓娜